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省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和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全面深入推进我校“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以省级示范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我校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
一、建设现状
学院校园网始建于2009年,累计投入资金550万元。目前已建成了500兆出口带宽、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校园网,铺设了九条光纤,信息点总数达2700个。实现了全院的教学、办公及生活区的网络连接。2013年,学院成立了信息中心,由院长亲自牵头负责,确保信息化基础建设项目高质量完成。目前,已经建成了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站群管理、职工工资查询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大学生心理测评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课程录播系统、多媒体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在建OA办公系统、公寓管理系统、迎新系统。学校建有图书资源平台,现有专业类电子期刊6100种,电子图书50万册,总节数4024.32GB。另外,还建设有24小时医学频道视频教学平台、医学实训视频资源库、校企合作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专栏,为师生学习和企业职工培训提供了学习资源。在建继续教育在线学习平台,计划2016年12月初投入使用。目前学院建成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有较为丰富的文本、音频、视频、图形、动画等多媒体教学素材。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需求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发展方向,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稳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更好地服务立德树人,更好地支撑教育改革和发展,更好地推动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更好地服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
(二)原则
1.工作原则
坚持服务教学的原则。要通过服务教学构建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格局。教育信息化工作贴近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要在“十二五”工作基础上,由点及面、由单项工作到教育教学与管理全过程,促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入应用,使我校教育教学更加个性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坚持融合创新的原则。通过数据融合和创新,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的效能。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深度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用信息技术来设计和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和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信息化。
坚持深化应用的原则。通过深化校内业务应用激活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作用。以应用驱动为导向,积极围绕校内业务应用开展培训与绩效评价,依托学校教育信息化加快构建以师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坚持完善机制的原则。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遇到问题。理顺学校教育信息化统筹部门、支撑机构、业务部门的关系,形成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合力。
2.建设原则
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遵循 “总体规划、应用先导、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指导原则,坚持“资源共享、安全优先、适度前瞻、适用性、实时性、易维护性、开放式和护展性、稳定性、可移植性、规范化、可靠性”等原则,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学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再造管理流程,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
四、主要任务
建设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推动“互联网+”教育变革。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形势,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有效融合,统筹做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的整体规划,进一步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相关标准,把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作为主要任务,确保网络设施、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满足支撑应用不断升级的要求。
2.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结合新校区建设,提升在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等各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对学校主要业务的大部分覆盖。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系统、校园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监控安防系统、电子图书查询系统,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初步形成数字化校园的雏形。
3.推进信息资源建设和有效利用。
加快期刊数据资源、数字图书资源、数字教学资源、数字管理平台等信息资源建设,开发仿真教学软件,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实施实时互动远程教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交流,加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规范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服务支撑机制。
理顺学校信息化管理体制,完善教育信息化组织领导体制。建立学校信息化建设“一把手”工程,院长亲自抓信息化工作。明确学校信息化行政职能管理部门、业务应用推进部门、技术支持部门等各主体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格局中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探索和建立便捷高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支撑机制,整合学校教科研、现代教育技术、网络与信息等方面的力量,充分借鉴和利用相关优秀企业专业化服务的优势,形成合力,为学校、师生等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校园服务。逐步建立由主管院长担任信息化建设“总舵手”,统筹学校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落实学校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工作。
(二)分类指导,统筹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结合我校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任务,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与业务应用建设,统筹推进“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着力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重点解决我校实验实训教学中出现的难题;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管理模式,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开展督导,形成制度化的评估机制。
制订学校、课程、资源、教师、学生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将相关评估纳入学校教育督导工作,有效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纳入学校建设基本标准、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开展督导评估和第三方评测,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核查工作进展、推动工作落实的依据,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四)完善保障,形成多元化投入支持机制。
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数据中心、智慧校园建设等工作;建立社会团体、企业支持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落实国家关于生均公用经费可用于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的政策,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建立并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五)明确责任,确保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调发展。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学校网络安全责任制和问责机制。主管院长是网络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统筹协调网络安全与教育信息化工作。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为网络安全工作分管负责人,其要协助主管院长抓好落实工作。网络与信息中心应做到安全到人、责任到岗。
网络与信息中心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信息员、系统管理员、管理员的岗前培训和岗位继续教育制度,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提升职业技能和水平。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10月26日